產品目錄
聯系方式
聯系人:業務部
電話:0351-5865166
郵箱:service@lzjianheng.com
古董鐘收藏與鑒賞 |
編輯:太原米勒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字號:大 中 小 |
摘要:古董鐘收藏與鑒賞 |
![]() 到了銅器時代,計時器又有了新的發展,用青銅制的“漏壺”取代了“土圭”與“日規”?!奥亍笔且环N利用漏水的規律,觀測其刻度的計時器。它由四只盛水的銅壺組合,從上而下互相疊放。上三只底下有小孔,最下一只豎放一個箭形浮標,隨滴水而水面升高,通過箭標指其壺身上的刻度來計時。宋代文學家米芾《詠潮》詩:“勢與月輪齊朔望,信如壺漏報晨昏?!闭f的就是這種記時器。 公元二世紀初,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了“水力渾天儀”,這種儀器上有機械轉動裝置,每天有規律地回轉一周。漢末陸績、南北朝時的錢樂之、隋初的耿詢都先后制造過帶有計時裝置的渾天儀。唐代張遂、梁令瓚、宋人張思訓等后來又制造出了更先進的“水力渾天儀”。 到了1090年,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臺“水運儀象臺”。共有150多種機械零件,其計時器部分已出現相當于近代機械鐘表上的擒縱機構,每天僅有一秒的誤差,這在鐘表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。 機械鐘的發展 十三世紀后出現了脫離天文儀器的機械計時器。元代至元十三年(1276),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制的大明殿燈漏,其計時部分初步脫離了天文儀器。到了十四世紀,明初的詹希元運用齒輪系轉動制作的沙漏,才成為完 十五世紀末、十六世紀初,歐洲出現了鐵制發條,使鐘有了新的動力來源,1583年,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鐘擺的理論基礎。1656年,荷蘭科學家惠更斯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設計出了第一個鐘擺。 國際鐘表界都把擒縱器視為鐘表的心臟。在瑞士的一本世界鐘表界的權威書刊上寫到:“現代機械鐘表中使用的擒縱器源自中國古代蘇頌的發明?!笔穼W家認為,中國人開創了人類鐘表史,并影響了后來西方鐘表的發展。這一觀點已被世界鐘表界認可。 隨著瑞士等歐洲國家鐘表業的迅速發展,到了清代,大量的歐洲鐘表進入中國皇宮,并聘請熟悉鐘表制造和維修的歐洲傳教士在宮內供職,他們指導制作各式鐘表,并培養了不少制鐘工匠。清康熙時期,我國機械鐘表制造業逐漸興盛。清雍正十年(1732)將皇宮內務府造辦處修理、制作鐘表的作坊改名為做鐘處。做鐘處主要是奉皇帝之命制作更鐘、自鳴鐘和時樂鐘等,為了使鐘的造型美觀,往往還要讓造辦處內各作坊的工匠配合,創造出外形精美的鐘表,因此外形風格也逐漸由西洋轉向中式。 清康熙二十四年(1685)在廣東澳門設海關,監督管理進出口貿易。在歐洲舶來鐘表的朝廷影響下廣州開始制作鐘表,一般通稱為“廣鐘”。隨后,福州、南京、蘇州、揚州等地也逐漸興起機械鐘表制造業,并將一些制作精美的鐘表作為貢品進獻皇宮。 清朝中后期,北京及東南沿海地區的許多城鎮已經開始仿制,并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制作鐘表的手工行業,廣州、蘇州、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地均已出現相當數量的手工作坊,最著名的有“廣鐘”、“蘇鐘”、“南京鐘”等。隨著私人手工制鐘作坊的發展,各地出現了一批家族傳襲的制鐘世家,如上海的徐家、蘇州的常家、漳州的孫家及廣州的潘家等。 民國時期,中國制造西洋鐘的技術已有較大的提高,當時比較有名的是上海、煙臺等地的昌明鐘,同時也出現了中德合資的寶星牌、永字牌,中日合資的大洋牌等座鐘、掛鐘。在這一時期,西洋鐘從環境裝飾、地位象征的用途轉變為社會各個階層掌握時間的重要工具,具有重大的實際用途和現實意義。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前二十多年中,進口及國產的西洋掛鐘、座鐘在老百姓家中還廣為應用。改革開放以后,隨著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和大量電子時鐘的出現,西洋鐘慢慢退出歷史舞臺。但西洋鐘以其特有的歷史人文價值與制作工藝價值,被越來越多的收藏者所青睞,逐漸成為收藏領域的一個重要門類。 |
上一條:黃麻纖維:在發達國家多標準高壓下苦苦掙扎 | 下一條:專家教你鑒別翡翠 |